记者 商遥遥
近日,第134期“山东好人”名单公布,来自东营的3人名列其中。他们是助人为乐类刘春青、诚实守信类张瑞亮、孝老爱亲类鞠麦林。
刘春青:师心化雨润桃李,行善如流暖人心
“我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”这是刘春青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他1997年参加工作,用25年的青春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。2014年,新疆暴恐活动时有发生,但是刘春青没有半点畏惧,积极主动申请远赴边疆支教。·
2016年刘春青加入公益组织,开始关注了解志愿服务工作,而说起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,不得不说起2018年2月11日他前往垦利区胜坨镇孙家村参加的一次志愿服务,“我们当时一路打听,来到了接受我们资助的孩子家里,瘦小的女孩和她弓腰驼背的奶奶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,衣着与脸上的气色和将要到来的春节喜庆氛围格格不入,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况十分困难,为他们送上了油、面、本子、羽毛球拍、手表等,鼓励孩子好好学习,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状况。”刘春青说。7年来,刘春青参加志愿服务活动550余次,总计志愿服务时长2500多个小时。2021年7月河南水灾的时候,他驱车1000多公里,24小时车不停、人不休,赶赴异地,一心只想将救援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。
“只要我是一名志愿者,不管有没有人组织,不管该不该去做,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践行一名志愿者的责任。”刘春青说。
张瑞亮:守拙诚方能立信,唯忠正可得人心
张瑞亮出生在农村,家庭并不富裕,他自幼被家教家训家风耳目渲染,在心灵深处根植下诚实、守信、向善的种子。为了让父辈摆脱贫穷落后的日子,2000年他毅然背起行囊外出打工,后来积攒下一定存款后,注册了东营市博盛汇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。当时,村里有不少人通过借贷买了车搞运输,但由于业务不稳定,车经常闲着,欠了一屁股债。张瑞亮主动找上他们,建议他们把车挂靠在自己的公司里,由他帮着去经营。几年下来,村里有十五户村民的二十五辆车挂靠在他的公司里,只此一项每户每年就有六万多元的收入。
2017年,在群众的选举下,张瑞亮当选为北张村党支部书记,但当时北张村负债累累,为改变这一现状,他多方联系,将本村闲置多年的35亩鱼塘进行了外包,北张村集体有了第一笔持续经营性收入。同时,将北张村西边的430亩进行土地流转,并且与承包商约定,雇佣劳务人员时本村群众优先,30余名群众每年增收1200余元。他又先后筹措资金43万元,对400米进村道路进行了改造,修建生产路150米,修建生产桥1座,彻底解决了进出村不便的问题。村里还安上了路灯,彩绘了墙壁,改造了村文化大院,建成了北张村乡村博物馆,实施了村庄绿化工程。现在的北张村街巷整洁如新,绿树掩映成画,已成为全镇首屈一指的“乡村文明先进示范村”。
鞠麦林:苦难病痛皆不问,定守你百岁无忧
40年,他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“丈夫”二字的内涵;40年,他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。一个70多岁的男人,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,用坚持和执着书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,他就是鞠麦林。
1983年,妻子生病了,经常神志不清,离不开人照顾,但家里还有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儿子,作为一个农民,不种地就没有收入,如何负担妻子看病和教育子女的问题成了鞠麦林心头的两座大山,他为了养家糊口,他喂过牛、养过猪,尝试了一切可能的办法,但鞠麦林却从不喊苦喊累,因为他看到妻子在他日复一日不间断的陪伴与照顾下,病情开始好转;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,成家立业,他的日子也有了盼头,有了希望。
可就在他儿孙绕膝,向往着美好生活的时候,一场厄运又突然降临了。2009年妻子脑出血住院,从此生活不能自理,端屎端尿、照顾起居成了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的晚年日常生活。虽然孩子们也已长大,能够帮助父亲,可是这个倔强的老人不愿意让孩子有压力。就这样,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,开始戴上头灯给妻子剪指甲,给妻子洗澡、穿衣、吃饭、翻身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这些日常的小事更胜过海誓山盟海枯石烂。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“任何时候我不能丢下她,这是我应该做的”。
de_3_ren_ming_lie_qi_zhong__ta_men_shi_zhu_ren_wei_le_lei_liu_chun_qing__cheng_shi_shou_xin_lei_zhang_rui_liang__xiao_lao_ai_qin_lei_ju_mai_lin_